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八卦旁支(坤纳乙)
月为太阴之精,受日则明,无日则晦。坤为地为母秉土以载物。
八卦纳甲之法,是我们的祖先发明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的民俗文化。(坤纳乙)简短三字却蕴含着多层次的深意:天文,地理,人体,阴阳五行多元性,印证了世界上的事物都不可能离开相互依存配合而转化。
以天体月球运行轨迹而推演,从有形的月表物质而推测无形物质组成的纳甲之法,将一月之中的月行不相同的位置,月明,月晦,以卦象纳入甲乙丙丁。
在每逢二十八至次月的初二之夜夘时,月在乙方,月光尽晦全纯黑,像坤卦三阴全备,故取各为坤纳乙。
依卦理纳甲及天干地支取义,坤为阴卦之母纳阴干为逆排。乙为阴干之首,癸为阴干之末而末为阴气升之元神冲于丑。
坤纳乙癸、内卦为乙末,乙已,乙夘,外卦为癸丑,癸亥,癸酉。它们彼此之间的金,木,水,火,土五类元素存在着相生,相克又相合。
从古人发明钻木取火,看到物质燃烧后留下的灰尘变成了土,并发现矿物质金属之类多埋于土中,而金属遇高温熔化为液态,则千般植物都离不开水,原来的五行要素却是依次相生成对方。
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。万物都依赖大地的包容而化育。
而相克则是顺序隔位克制对方。木克土,士克水,水克火,火克金,金克木。
相较于五行生克的制化,地支的相冲相合却更加有趣。这种360度同心圆形成的对冲线,丑末冲,(丑藏干,癸辛己,末含干,乙丁己)。
已亥冲,(已藏干,庚丙戊,亥含壬水甲木通)
夘酉冲,夘中乙木被酉中辛金克冲,这种乙逢辛哀,甲遇庚败,丙壬相敌,丁癸对射的天干格元凶冲破论,若是用(易经)的易理去解说,却是符合阴阳交融生成的身形,代表不同的的理念和发展方向,。二八,三七,四六合十的最佳组合,夫妇正配。
在八卦的卦象中,有个约成的定俗组合,同性相吸,异性相析,不管是,亥夘末或已酉丑各自的组合都是其本身属性的必然。组合的方位都是一正二隅36o度中的三足鼎立之势(像极现在的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多极世界)
亥在西北330度,夘位正东90度,末居西南210度。从夘90度到末210再到亥的330度它们的间隔各是120度,三合空间为360度五行为木,卦体,亥夘未均为长男。
已酉丑,三合五行为金,卦象人体为少女。丑位东北30度,已居东南150度,酉居正西270度。从30到150再到270度它们的间隔同样是120度,同心圆形也是360度。
坤纳乙癸干与地支的对冲生克内储变化的信息量为什么是这样?
深入去探讨可能还会发现什么是先天为体,什么才是后天为用…